比起做App,围绕生态做建设也是一个选择,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那么多App了:
昨天参加了一场跨国会议,使用的是Zoom,这是我第一次深度体验Zoom,一下子就被他的开放性吸引住了:
Zoom围绕视频会议场景居然打造了一个Appstore,官方只做最基础的日历、计时、虚拟背景、翻译、录屏等应用,把其他的机会都让给了生态开发者,从而生长出一个繁荣的会议场景生态。
我随即研究了一些Zoom生态开发者的情况,还发现了一家由摩拜单车前CTO张岩创办的Airgram,专注在一个很具体的痛点上:Zoom会议语音的AI转录。2022年已经达到百万美金ARR,完成千万美金融资:
Zoom与Airgram的例子加强了我的一个观点,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那么多App了,App创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,人们也越来越懒,更加不愿意去下载一个App。
我们回看互联网的需求,无论哪个国家,前四的需求总是社交、内容、搜索、电商,在中国能达到上亿DAU的也基本是这些场景,再下来就是千万级DAU的,比如打车、外卖等高频的生活服务,再下来就是百万级的,往往是行业类、兴趣类的产品或者相对中低频的服务,比如股票社区雪球、篮球社区虎扑、30分钟速配的朴朴超市。再往后就是十万级的,这种产品必须是高客单才能支撑,比如卖翡翠的对庄翡翠,客单是2万,其他产品在这个量级,都很难存活。
互联网的历史,也是不断填补空缺的历史,到了今天,能够成为独立场景,支撑起一个独立的App发展的机会是越来越少,过去三年,你看见过哪个App产品?
妙鸭?我觉得他是没有必要做App的,证件照、写真照的需求过于低频(N月一次),用户不会允许低频的App长期留在手机,没多久就被删掉了,也许妙鸭团队想的是更大的事情,能够衍生新的需求,否则没有必要做App,小程序就挺好,把“妙鸭=最好的写真照”植入到用户的认知,即便低频,也能够生存。当然,阿里做事,不是为了生存。
社区团购的两大巨头,美团优选跟多多买菜,他们的规模已经做到五千万订单量级,但他们依然是寄生在微信生态内,即便美团与拼多多App有入口,但交易主要还是通过小程序进行。
海外的情况也类似,即便是大名鼎鼎的Midjourney,都只是运行在Discord上的一个Bot。
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了某种规律,在之前,桌面是操作系统,我们围绕桌面操作系统开发App,但随着用户变懒,强需求的减少,单独场景的减少,超级应用(比如国内的微信、抖音、钉钉,国外的WhatsApp、Shopify、Chrome、Zoom、Slack、Discord)变成了新的操作系统,我们可以围绕超级应用开发产品,嵌入到用户本身的工作流中去,让用户打开即用,触手可得,此外,还能利用上超级应用本身具备的资源与能力,这些你都是没有办法通过Appstore、Google play获得的。
或许你会质疑,AI是一个新变量,AI时代来了,AI出来后会创造新需求,重新做App的时代又回来了。对此我是不看好的,AI并不会创造新需求,AI是效率加速剂,妙鸭加速了拍证件照的速度,Midjourney加速了画画的速度,他们都是原来已有的需求的升级。我更加看好的是将AI的能力嵌入到用户的工作流,无形中提高用户的效率,而不是单独做一个App。
中国很多老板都有一种App妄想症,一定要做App,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,其实用户眼里只有他自己,只关心你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,并不在意你是什么产品形态,在同样能够解决问题的情况下,他就是选择最简单、最方便的。
2018年的时候,我是在微信生态里做小程序,等2021年我出来的时候,发现微信生态里的机会也变少了,我就跑到了抖音生态里做小程序,发现抖音生态里没有产品技术的事,全是流量运营的事。最近,我会跑到东南亚,看看LINE生态里的可能性,也算是一种知行合一。